第六屆數字絲路國際會議召開
來源: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 時間:2022年09月14日
9月7日至9日,第六屆“數字絲路”國際會議在京召開。此次會議由“數字絲路”國際計劃(DBAR)主辦,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(SDG中心,英文簡稱CBAS)和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先導專項(CASEarth)協辦。來自中國、澳大利亞、阿聯酋、巴基斯坦、俄羅斯、芬蘭、加納、荷蘭、肯尼亞等國家的220余位專家學者通過線上形式參與了分會研討。
本屆會議以“數字技術支撐可持續未來”為主題,重點面向全球發展倡議的大數據支撐實施,圍繞數字技術在“一帶一路”可持續發展中的數字創新、共享和應用等方面開展交流研討。會議圍繞農業監測和糧食安全評估、海岸帶和海洋管理及可持續發展、環境變化評估與可持續發展、遺產保護、城市可持續發展、氣候行動與亞洲高山區及北極地區、水資源/土地管理、數據共享以及減少災害風險9個主題開展了12場、70余個口頭報告。與會專家認為,大數據及其創新技術是“一帶一路”區域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目標實施的重要手段,可為支撐可持續發展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,推動全球發展倡議的實施。
9月9日,2022年度“數字絲路”科學工作會議舉行。中國科學院院士、DBAR主席郭華東主持會議并表示,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已實施近半,然而,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為SDGs實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,前期取得的成績受到了嚴重影響,甚至出現了退步的情況,發展鴻溝、數據鴻溝、貧富鴻溝在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和地區造成了重大影響。面向“一帶一路”可持續發展,DBAR將促進數字技術的“共享、共用、共惠”,為“一帶一路”國家和地區提供可持續發展科技服務與支撐;充分同CBAS合作,應用好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及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(SDGSAT-1)等數據資源,讓數字技術成果真正服務于“一帶一路”可持續發展。參加會議的“數字絲路”工作組、國際卓越中心負責人及專家對“數字絲路”國際計劃的執行、評估和發展進行年度總結匯報與研討?!皵底纸z路”科委會審議并通過了“數字絲路”國際計劃的章程、第一階段外部評估報告等文件,并對其科學發展進行了審議。此外,會議通過了DBAR數據工作組、高山和極地寒區工作組新增聯合主席的申請。